前輩的提攜-屏南社大公民新聞寫作課的重量級講師 | ||
(地方/屏東縣) 屏南社大本學期的公民新聞課程,近期即將結束。陪伴同學十七堂課的學習,看著幾位透過本課程養成的屏南寫手群,回顧這學期的點點滴滴,總覺得應該對幾位遠道來到屏南社大的講師,表達最深的敬意。像林雙不老師,從花蓮來到恆春,利用三天的時間指導學員,並與學員深刻對話;像吳水木老師,千里迢迢從台中到恆春來,為學員講解公民新聞的報導規範與寫作技巧,吳老師幽默精闢的比喻,使得這節課,成為十七堂課中笑聲最多的一堂課。一方面讓學員獲得知識與見解的成長,一方面也讓同學快樂的學習。文/王敏州(屏南社大主任) ![]() ●吳水木老師上課時,學員們專注聽講,期望吳老師下學期能有空再來公民新聞寫作班。 寫作,既然為創作的一種方式,自然也就有作者孤獨思索構思的焦慮時刻,作者總是得獨自思索面對自己的文字生產。林雙不老師於上課時曾提到,李喬老師當完成「寒夜三部曲」這部作品時,談論自己的心路歷程是:「精疲力盡,死去活來!」,許多專注於寫作的作家包括林雙不老師大多會有所感觸,「寫作是種天譴,寫不出來很痛苦,寫出來也痛苦。」就因為要寫得夠深刻,以至於寫了又劃掉、刪掉,刪掉劃掉又捨不得,因為等於沒寫。 ![]() ●林雙不老師除了傳授寫作技巧,分享心路歷程,也鼓勵學員多寫,開始寫。 ![]() ●杜虹老師與林雙不老師的文學家對談,字字珠璣,讓學員至少增加十年功力。 把公民新聞寫作當作社大的一門課,要帶著同學一同完成十六七堂課。內心也十分掙扎,只能憑著經營社區的熱情,不斷鼓勵同學,「第一是快樂學習,然後才是寫出來」,這是我詮釋社大公民寫作課的精神,而以此自我警惕,並與學員共勉的部分。 對於地方新聞處與上下游的團隊,此次能有這樣前進的培育地方寫手的計畫,由衷佩服,更期望未來能多多促成社大發展深耕社區的美事。對於不計成本來到偏鄉地區的屏南社大重量級講師群,更加感謝,有前輩的提攜,相信屏南的寫手群,會越寫越好,也越寫越多,傳遞小地方新聞網,地方人寫地方事的精神。 [2007/11/22]引用自小地方新聞網 |
2011年1月16日 星期日
2007年小地方新聞網關於屏南社大的公民新聞寫作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